聯(lián)系我們
紅色教育的課堂 · 思想鍛煉的熔爐
聯(lián)系人:葉主任
電 話: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郵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賢區(qū)望園路1698弄31號22幢4層4187室
歌曲《歌唱祖國》誕生記
王莘在朝鮮戰(zhàn)場和慰問團排練《歌唱祖國》
圖片為資料圖片
1951年9月15日的《人民日報》向全國讀者推薦了《歌唱祖國》
圖片為資料圖片
王莘舊照
圖片為資料圖片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①】
編者按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為什么這些歌曲,年代再久遠,一聽仍會心潮澎湃?為什么這些歌曲,即便很久沒聽,旋律一響,仍會熱淚盈眶?
因為這歌聲中有家國,有她的篳路藍縷,有她的艱辛曲折,有她的拼搏奮斗,有她的欣欣向榮;因為這歌聲中有風云,有一代代人的血和淚,有無數(shù)人的悲與歡,有一個民族的屈辱與自信,有一個國家的光榮和夢想。
這是歷史之歌,也是未來之歌。它們凝聚了中國共產(chǎn)黨氣質(zhì)中最堅硬的部分,也抒發(fā)著億萬中華兒女靈魂中最柔軟的心聲。它們呼應著祖國母親的心跳,也緊扣著中華民族團結(jié)奮進的脈搏。
歲月留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歌曲,和祖國母親一起,和千萬讀者一起,聽聽這些直入人心的壯美旋律,聽聽歌曲背后那些動人故事。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shù)母枨皇畮變|人傳唱了近70年;
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
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
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于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1949年,隨著開國禮炮第一聲巨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既開辟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啟了文學藝術(shù)發(fā)展的新階段。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chuàng)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shù)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yè)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shù)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于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于1950年國慶節(jié)前,又于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前身)要求全國范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gòu)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后,在海內(nèi)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shù)母枨?/p>
冼星海贈給王莘一支鉛筆,他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拿著它,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出些催人奮進的音樂作品來”
生于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qū)W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fā)后,上海掀起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后又結(jié)識了正在上海搞救亡歌詠活動的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干,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圣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習。延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和參與《黃河大合唱》籌備與首演的經(jīng)歷,為王莘日后從事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jīng)驗和情感儲備。
畢業(yè)前,冼星海贈給王莘一支頗有紀念意義的法國自動鉛筆,他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拿著它,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出些催人奮進的音樂作品來?!?/p>
1939年6月,畢業(yè)后的王莘奔波于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執(zhí)教于華北聯(lián)大音樂系,創(chuàng)作出反映根據(jù)地人民心聲的《選村長》《打擊頑固分子》等革命歌曲。1943年春,時任“華北群眾劇社”音樂隊長、副社長的王莘,相繼創(chuàng)作出《戰(zhàn)斗生產(chǎn)》《永遠跟著共產(chǎn)黨》等歌曲,產(chǎn)生了強大的號召力,在鼓舞軍民士氣的同時,也敲響了侵略者和反動派走向滅亡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