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紅色教育的課堂 · 思想鍛煉的熔爐
聯(lián)系人:葉主任
電 話: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郵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賢區(qū)望園路1698弄31號22幢4層4187室
從遵義出發(fā),更堅定走向前方
這是遵義會議會議室。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84年前,黔北重鎮(zhèn)遵義,中國共產黨人作出一次歷史性抉擇,中國革命實現(xiàn)從“谷底”步步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紅軍長征出發(fā)85周年之際,記者再走長征路來到遵義會議會址,重溫來時路,尋找繼續(xù)前進的不竭動力。信仰融入大地
遵義市子尹路的貴州舊軍閥柏輝章公館,2層的青瓦小樓高墻壁立、朱門厚重。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召開了“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記者擠過熙熙攘攘的參觀者,踩著木樓梯來到二樓東頭的一個房間。地面鋪著紅木地板,天花板上吊著一盞煤油燈,中間放著一張長方形的桌子,藤條木椅圍成一圈。講解員介紹,這里就是當時的會議室。她熟練地念出了20位參會人的姓名。
柏輝章公館在當時遵義城內無人不曉,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確認這棟樓和這間會議室還頗費了些周折。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張小靈說,會議召開極為保密,遵義本地沒有知情人,當?shù)卦鴮⒓t軍當年召開群眾代表大會的天主教堂誤認為是遵義會議會址。
確認會議的房間更是一波三折。1935年紅軍離開遵義后,柏輝章家族的一名親戚較早進入公館。他記得:“在廂房樓上一間屋內,桌凳擺設的情形有開過會的模樣,墻壁上還有一張大胡子外國人的像?!睅捉洸樽C,遵義會議會址和會議室最終確認。墻上的那張大胡子外國人像,就是馬克思的畫像。
風雨坎坷,九死一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堅如磐石。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天氣一定很冷,因為會議桌下放著一個火盆。屋外天寒地凍,屋內熱火朝天。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的《紅軍長征史》記載:“會議一共開了三天,氣氛緊張激烈,發(fā)言的聲音很高,每天總是開到半夜才休會。”
痛定思痛,中國共產黨在自我革命中走向成熟。會議作出了“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決定,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遵義會議,稱之為“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如果繼續(xù)照搬教條主義、照套本本,是什么結果?會前的湘江之戰(zhàn)和會后的四渡赤水就是最好的對照。”遵義會議紀念館原副館長、黨史專家費侃如說,從那時起,我們黨便深刻認識到,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