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mkqas"><acronym id="mkqas"></acronym></menu>
  • <delect id="mkqas"><td id="mkqas"></td></delect>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史?;仨?/a>
    • 中興通訊黨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嘉興二期)中興通訊黨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嘉興二期)
    •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西安公司主題教育實地研學培訓班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西安公司主題教育實地研學培訓班
    • 上海民航“學思賤悟新思想,凝心鑄魂強根基,踔厲奮發(fā)新征程”主題活動上海民航“學思賤悟新思想,凝心鑄魂強根基,踔厲奮發(fā)新征程”主題活動
    • 河北某單位團委2023年度團青專題培訓班河北某單位團委2023年度團青專題培訓班

    聯(lián)系我們

    紅色教育的課堂 · 思想鍛煉的熔爐

    聯(lián)系人:葉主任

    電 話: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郵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賢區(qū)望園路1698弄31號22幢4層4187室

    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

    文章來源:《中華魂》 瀏覽次 2019-04-23 00:00:00

      1927年的秋收起義,毛澤東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部隊向井岡山轉移途中,遭敵伏擊,為掩護毛澤東和部隊突圍,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在千年鹽都的四川自貢,我就是從小聽著英雄的故事成長的。

      少年立志 報效國家

      盧德銘(1905-1927),字邦鼎,號又新,生于1905年6月9日,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qū)仲權鎮(zhèn)(現(xiàn)自流井區(qū)仲權鎮(zhèn))竹元村獅子灣人。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二期,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實現(xiàn)了他的人生追求,成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員。

      盧德銘烈士舊居是一正兩橫的小青瓦川南民居,坐東向西。他在家鄉(xiāng)讀了7年私塾,1919年考進了離家70華里的白花高等小學堂,學堂設在宜賓敘府白花場的新文廟內。盧德銘天資聰慧,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品德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p>

      1921年盧德銘高小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成都公學。盧德銘在成都公學讀書期間,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課外,他認真研讀《共產(chǎn)主義ABC》、《中國青年》、《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開始接受共產(chǎn)主義思想教育,追求革命真理。有一次,同窗好友熊瑞文借到了一本英漢對照的精裝本《馬克思傳》,盧德銘知道后,立即拿來關門苦讀,讀了三個晚上才讀完,還寫了讀書筆記。盧德銘在課外還閱讀了《左傳》、《國語》、《漢書》、《史記》等古典書籍。并且對《曹劌論戰(zhàn)》、《項羽本紀》、《陳涉世家》、《孫子吳起列傳》等有關戰(zhàn)爭韜略的文章注釋圈點,對《孫子》兵法一書,還有一些注解和三言兩語的心得。

      1924年初,盧德銘決心投考黃埔軍校。但盧德銘的父母受到“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舊觀念影響,不愿意讓兒子上軍校,舍不得他遠離親人。盧德銘盡力開導親人。從母親被綁票、父親經(jīng)營鹽業(yè)之艱辛說起,談到如今軍閥當?shù)?、列強橫行、民不聊生,最后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立志從軍,報效國家。盧德銘曉之以理的肺腑之言,說得父母點頭同意。后來他父親盧安炳常對子孫后代說:“老幺有見識,有抱負,有出息!”

      盧德銘怕父母愛子心切,思想有反復,他又拜托父親的好友李銘忠做他父親的工作。李銘忠在鄉(xiāng)里德高望重,經(jīng)過李銘忠的相勸,盧安炳更加支持盧德銘報考黃埔軍校。

      1924年春節(jié)后,盧德銘從雙石鋪獅子灣老家出發(fā),到宜賓與同學劉丕績、劉文波一起,乘船順江而下到重慶找到李筱亭先生,拿了到黃埔軍校的介紹信函,到達廣州。盧德銘經(jīng)孫中山先生的親自面試,1924年8月,光榮考入了黃埔軍校2期。盧德銘在2期步兵隊伍里,各方面表現(xiàn)都十分出色,因此被吸收為中國共產(chǎn)黨員。1925年9月6日軍校第2期畢業(yè)后,被留校任政治部組織科科員。正如中央軍委聶榮臻副主席辦公室1977年12月30日的信函所說:“據(jù)聶榮臻同志回憶,盧德銘同志在黃埔軍校時,就是共產(chǎn)黨員,表現(xiàn)比較好,這是肯定的?!?/p>

      北伐戰(zhàn)爭 展露才華

      1925年11月,黨中央派周恩來組建了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雖然名義上隸屬第4軍,但是干部的調動、任命和人員的補充,都由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負責。葉挺任團長,連以上干部都是共產(chǎn)黨員。成立之初就有20多名黨員。盧德銘任獨立團2營4連連長,駐防廣東西江、高要縣一帶,反擊地主武裝,幫助開展農民運動。

      1926年5月,葉挺率領的獨立團作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先頭部隊,出兵湖南,開始與北洋軍閥吳佩孚部作戰(zhàn)。獨立團在葉挺的指揮下,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6月2日在攻占攸縣的戰(zhàn)斗中,盧德銘雖然沒有得到上級的命令,但他主動掌握戰(zhàn)機,率領全連乘勝追擊敵人。對這種作戰(zhàn)的機動靈活性,葉挺同志稱贊不已,他常說:“戰(zhàn)功是大家努力得來的,我們的每次戰(zhàn)斗,都是得力于你們。比如攸縣的占領,就是第4連連長盧德銘在指揮我,而不是我在指揮他。”這是對盧德銘極高的贊譽。之后,在攻克醴陵、平江的戰(zhàn)斗中,盧德銘帶領4連繞到敵人背后,向敵人薄弱環(huán)節(jié)襲擊,對敵造成夾攻之勢,使守敵大部被殲。特別是攻打天險汀泗橋和賀勝橋的關鍵戰(zhàn)役中,盧德銘身先士卒,英勇善戰(zhàn),指揮果斷,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為此升任為第2營營長。不久又調任第1營營長,由于獨立團長驅直入,所向無敵,威名遠揚,故有“鐵軍”之美譽。而盧德銘因屢建戰(zhàn)功,成為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一個優(yōu)秀軍事指揮員。

      獨立團攻下武昌后,在洪山建立烈士墓。墓碑上要刻寫:“無產(chǎn)階級的犧牲者”8個字和191個烈士的姓名。當時,第3營的營長張伯簧等以國共合作為理由,強烈反對。盧德銘堅決支持葉挺等人的意見,主張碑上應寫上“無產(chǎn)階級的犧牲者”。他說:“我們的隊伍是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不少成員就是勞苦大眾,即使不是勞苦大眾,也是為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事業(yè)而獻身的,犧牲者本身就是無產(chǎn)階級的先鋒戰(zhàn)士。在碑上刻‘無產(chǎn)階級的犧牲者’,就是要把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革命戰(zhàn)士的無比英勇昭示于國人面前,就是要把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導權的大旗,在氣勢雄偉的洪山上高高地豎立起來!反對寫這8個字,是不符合事實,是違背無產(chǎn)階級利益的?!苯?jīng)他這么一解釋,大家終于同意了。最后報經(jīng)上級批準,將“無產(chǎn)階級的犧牲者”刻上了烈士的墓碑。1927年3月,獨立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73團,盧德銘繼許繼慎任團參謀長,駐地在武昌南湖。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第2方面軍總指揮部在武昌成立警衛(wèi)團,黨中央軍委根據(jù)葉挺的建議,決定幫助張發(fā)奎組建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派盧德銘任團長,指導員辛煥文、參謀長韓浚、團副余灑度(兼營長)、范樹德(兼輜重隊長),均為共產(chǎn)黨員。營、連、排干部有三分之一是共產(chǎn)黨員,盧德銘調到警衛(wèi)團時,軍委聶榮臻向他們作了指示,要求他們掌握好這支部隊。警衛(wèi)團和總指揮部同時駐在武昌國民政府(舊督署)院內。

      服從指揮 聽黨召喚

      在蔣介石背叛革命,千百萬革命者慘遭屠殺的時候,中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舉行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1日夜1點過,警衛(wèi)團幾乎是同時接到兩封電報。一封是南昌起義的同志發(fā)來的,號召速往南昌參加起義;另一封是張發(fā)奎從九江發(fā)來的,電令警衛(wèi)團星夜出發(fā)到九江待命。團參謀長韓浚接到后感到事關重大,急去拍團長盧德銘的房門。盧德銘看了電報,忙把團指導員辛煥文找來,3人一起商量決定響應南昌起義,與葉挺率領的24師會合。重點研究行軍的路線。如果坐船到九江,再去南昌,張發(fā)奎在九江,那很危險。如果徒步去南昌,那時間又太長。最后盧德銘指著地圖說:“我們利用張發(fā)奎的調令先坐船東下到黃顙口(即今黃石市)起岸,經(jīng)竇家坡,再取道去南昌?!?/p>

      8月2日黃昏時分,盧德銘率領警衛(wèi)團和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的人員,從武漢起錨出發(fā)。船行一夜到湖北省黃顙口,從黃顙口吳王廟上岸,日夜兼程,向南昌前進。盧德銘運籌帷幄,決定途中登陸向南昌搜索前進,避免了到九江繳械的危險,為參加秋收起義保住了整整一個團的兵力和武器裝備,這是他對革命作出的一次關鍵性突出貢獻。

      8月9日部隊到達奉新縣城,這時才得知南昌起義的部隊,早已向南轉移。追趕不及,盧德銘不得不放棄與起義大軍會合的意圖,經(jīng)過與辛煥文、韓浚研究,決定改變原來的行軍路線。與此同時,湖南省委負責人夏曦派人來說:南昌起義部隊戰(zhàn)事多,傷亡大,像盧德銘等從廣州開始北伐以來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人不多。兩次催促盧德銘、辛煥文、韓浚三人離開警衛(wèi)團,火速趕往南昌起義部隊指揮作戰(zhàn)。在離開之前,他們作了安排并由盧德銘宣布:這支部隊由余灑度(原警衛(wèi)團團副兼1營營長)指揮,到湘鄂贛邊界,找一個較安全的地方修水休整待命,以求召喚。盧德銘還召集大家講道:“我們走是為革命而走,是服從革命的需要。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共同對敵,保存好這支隊伍,只能壯大,不能削弱,這是革命的基礎力量,要時刻聽從黨的召喚?!?/p>

      10日,余灑度率警衛(wèi)團離開奉新,趕往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區(qū)修水縣城。中途又與余賁民率領的平江工農義勇隊相遇,便相約同行,于12日到達修水休整。8月20日,蘇先駿率領的瀏陽工農義勇隊到達銅鼓,便與余灑度、余賁民取得聯(lián)系。3支部隊在修水的山口召開會議。商議統(tǒng)一之事,認為軍事統(tǒng)一不可緩,決議將警衛(wèi)團改為第1團,瀏陽蘇先駿部改為第3團,余賁民部即分補兩團。為了不暴露目標,改用江西省防軍暫編第1師名義,余灑度任師長、余賁民任副師長,鐘文璋任師參謀長兼第1團團長,蘇先駿任第3團團長。8月底,由葉重開、羅榮桓等率領的湖北通城、崇陽農民自衛(wèi)軍100多人,轉移到修水,編為師部特務連。部隊歷盡千辛萬苦,轉戰(zhàn)來到修水。部隊在縣城設了招募處,擴充隊伍,許多在白色恐怖下無處藏身的黨員和革命群眾,紛紛入伍,為黨保存了革命力量。盧德銘、辛煥文、韓浚3人喬裝打扮,從奉新離開警衛(wèi)團后,冒著沿途盤查的風險,穿過白色恐怖籠罩的城鄉(xiāng),到了長沙。次日搭火車去武漢找到黨的組織。經(jīng)湖北省委研究,決定讓盧德銘、辛煥文、韓浚3人返回原部隊參加秋收起義,盧德銘任這支部隊總指揮,同時還派給他們6名年輕的軍事干部,給了他們3000銀元作為經(jīng)費。在農協(xié)干部的幫助護送下,盧德銘等越過重重封鎖盤查,平安地返回修水駐地。

      解救3團 英勇犧牲

      盧德銘回到修水,完全出乎于同志們的意料之外,整個部隊精神振奮,一片歡騰。警衛(wèi)團為了迎接秋收起義,趕制出百面繡有鐮刀斧頭的工農革命軍軍旗和大量的紅袖章,營地里唱響了“紅色領帶系在頸,為革命敢死不顧生”等歌曲。

      在盧德銘從武漢返回修水期間,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按照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積極地發(fā)動和組織秋收起義。在萍鄉(xiāng)張家灣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確定了起義的軍事行動、部隊編制和進軍路線。決定以江西省防軍暫編第1師為基礎,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其建制不變,警衛(wèi)團仍為第1團。毛澤東為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總指揮盧德銘,師長余灑度,副師長余賁民。

      9月9日,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爆發(fā)了!盧德銘率領起義部隊第1團(即原警衛(wèi)團)從修水西門出發(fā),經(jīng)杭口、馬坳,到渣津一帶宿營。

      10日,第1團攻下朱溪廠,隨即越過修水平江邊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龍門廠。那天正是中秋佳節(jié),圓月當空,部隊在初戰(zhàn)告捷的勝利中歡度佳節(jié)。

      11日,正當?shù)?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遭遇了從平江趕來的敵1個團援兵和混入起義軍的邱國軒叛軍的伏擊。這時第1團腹背受敵,部隊跟敵人激戰(zhàn)幾個小時,不少戰(zhàn)士英勇犧牲。

      14日,毛委員在瀏陽上坪召開第3團干部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通知秋收起義軍3個團到瀏陽文家市會師。盧德銘率領第1團向瀏陽轉移途中,就接到了毛委員的通知,但余灑度不愿意去文家市。而盧德銘認為,既然是中共前敵委書記毛澤東同志決定的,就該聽從,就該執(zhí)行。于是,他不顧余灑度的勸阻,立即帶領第1團指戰(zhàn)員趕往文家市會師。

      19日,各路起義大軍會師文家市。晚上,毛澤東在里仁學校一間教室里,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討論部隊的進軍方向。在這次我軍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決策會議上,毛委員指著放在桌上的一張地圖說:“這里像眉毛一樣的地方,是羅霄山脈的中段,適宜作我們的落腳點、根據(jù)地?!痹谥v到根據(jù)地和武裝斗爭的關系時,毛澤東風趣地打了一個比喻說:“革命要有根據(jù)地,就好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沒有屁股,便不能坐下來。要是老走著,定然不會持久,腿走酸了,站軟了,就會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據(jù)地,才能夠有地方休整,恢復氣力,補充力量,擴大發(fā)展,走向最后勝利。”盧德銘堅決地站在毛澤東一邊,支持毛委員“向羅霄山脈中段進軍”的正確主張。但余灑度竭力反對,頑固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幻想在大城市速勝。盧德銘發(fā)表意見說:“毛委員的意見,我完全贊成。這是個英明的決策。現(xiàn)在敵人集中兵力來打我們,我們則處于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如果我們再去打長沙,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向井岡山進軍,是一個偉大的戰(zhàn)略撤退,有光明的前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局面,保存和壯大革命力量,向反動派開展更有力的進攻?!庇捎诒R德銘是總指揮,有決策權力,并且他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信,在盧德銘投了贊成票后,大多數(shù)人紛紛舉手贊同。盧德銘積極支持毛委員上井岡山,對統(tǒng)一會議的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會議最后通過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表現(xiàn)出盧德銘的卓識遠見。

      20日清晨,紅日東升,霞光萬道,第1、2、3團聚集在里仁學校操場上。這時毛委員在總指揮盧德銘的陪同下,來到了會師臺前,動員起義部隊向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進軍。即日就從文家市到達江西西部邊界的桐木鎮(zhèn)。

      9月23日,天還沒大亮,部隊剛從蘆溪宿營地沿著蘆溪河,走徐家山、斜陡頭,爬坡上山進入山口巖,向蓮花進發(fā)。此次毛澤東隨前衛(wèi)行動,盧德銘、余灑度隨師部居中,后衛(wèi)為蘇先駿第3團。先頭部隊已通過了,但后續(xù)部隊第3團還在山口巖和白泥嶺之間的低凹處。江西軍閥朱培德和省第4保安團從萍鄉(xiāng)趕來,尾隨追擊。這時第3團中了敵人的埋伏,遭到突然襲擊,部隊倉促應戰(zhàn),蘇先駿掌握不住自己的部隊,又誤認敵軍為自己部隊,造成了重大損失。盧德銘聽到后面槍聲激烈,為了掩護后續(xù)部隊進入山口巖,上羅霄山,也為了毛澤東的安全,他不顧勸阻,帶領一個連的兵力回來阻擊敵人,掩護部隊轉移。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惡戰(zhàn),部隊突破了重圍,但在這次戰(zhàn)斗中,盧德銘不幸中彈英勇犧牲,時約上午8點鐘。戰(zhàn)斗結束后,遺體由當?shù)剞r民周仁榜掩埋在他家屋后的小土坎茶樹下。

      對盧德銘極為賞識的毛澤東,聽到盧德銘犧牲的噩耗時,悲痛欲絕,痛惜喊道:“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盧德銘為跟隨毛澤東進軍井岡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其時他才22歲。

      銘刻英雄 永世紀念

      1987年9月,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民政府在盧德銘犧牲地蘆溪區(qū)上埠鎮(zhèn)山口巖,隆重舉行了改建盧德銘烈士紀念碑揭幕儀式,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出席。特別專程邀請了自貢市委、市委辦公廳、市民政局領導共3人前去赴會,敬獻了“鹽都好兒女,熱血灑蘆溪”的漢白玉匾。在紀念碑旁興建了盧德銘烈士事跡陳列館,現(xiàn)已改建為盧德銘烈士陵園,逢清明祭日,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前去悼念。

      1986年10月,盧德銘烈士家鄉(xiāng)的人民,在仲權鎮(zhèn)政府機關大院內修建了盧德銘、李仲權烈士紀念碑。1988年新建成的自貢市烈士陵園,中央矗立著盧德銘年輕英俊的戎裝半身塑像,園內的自貢市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介紹的第一位烈士就是盧德銘。1994年2月,自貢第33中學命名為“自貢市德銘中學”。9月28日,“德銘中學命名暨盧德銘塑像揭幕儀式”在該校隆重舉行。1996年9月,德銘中學被市政府命名為首批“自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亚洲中文字幕tⅴ,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三级,亚洲制服丝袜无码
  • <menu id="mkqas"><acronym id="mkqas"></acronym></menu>
  • <delect id="mkqas"><td id="mkqas"></td></d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