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紅色教育的課堂 · 思想鍛煉的熔爐
聯(lián)系人:葉主任
電 話:18079690009
Q Q:645260548
郵 箱:645260548@qq.com
地 址:上海市奉賢區(qū)望園路1698弄31號22幢4層4187室
“鏡頭”里看黨員教育
文章來源: 瀏覽次 2020-02-28 13:14:36
從嚴治黨,黨員教育管理是基礎,亦是關鍵。當前,隨著智能化、網絡化應用的普及,黨員干部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多,接收信息的形式也變得碎片化、多樣化,傳統(tǒng)黨員教育模式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構建完備的黨員教育體系,找準黨員教育的發(fā)力點,夯實從嚴治黨之基,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新課題。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筆者就膚淺用鏡頭之維度談談對黨員教育之薄見。
用“長焦”抓實黨員教育縱深。長焦鏡頭,視角小、景深短,適用于拍攝遠處景物的細部和拍攝不易接近的被攝體,對于黨員教育,也應站位高、抓得深、管得遠。黨員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要有立足長遠的思考和謀劃,更要有“一根竿子插到底”決心和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群眾路線”到“三嚴三實”,從“兩學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于此種全局性、系統(tǒng)化的黨內學習教育,必須抓長、抓細、抓常,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絕不能搞變通、打折扣,應付了事。唯有如此,基層黨員干部才能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我們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大黨,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用“廣角”增強黨員教育覆蓋。廣角鏡頭,視角大、景深長,視野寬闊,常用于拍攝大面積的景物,而當前黨員群體存在年齡、學歷、職業(yè)等巨大結構差異,就黨員教育載體而言,理應與時俱進,力求多元化、廣覆蓋。對于城市年輕、流動黨員群體,傳統(tǒng)“課堂化”“灌輸式”學習教育方式已然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和習慣,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運用大數(shù)據等信息技術,在智能教育、在線教育等載體的開發(fā)、運用上下功夫,變“被動組織宣講”為“主動推送選學”。對于農村年長、留守黨員群體,受自身接受能力限制,智能在線教育手段往往一時難以適應,因此,應保持對傳統(tǒng)站點教育、電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滿足此類群體需求。對于體制內的機關單位黨員群體,則應加強規(guī)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常規(guī)組織活動,避免燈下黑的情況出現(xiàn)。
用“定焦”突顯黨員教育特色。定焦鏡頭,對焦速度快,成像質量穩(wěn)定,風光攝影和人物形象塑造運用定焦拍攝往往更能凸顯效果,黨員教育也是如此,在確保組織生活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經?;耐瑫r,對于不同層次、地域、領域的黨員群體,采取定制化、特色化的教育培訓方式,則更易被基層黨員干部所接受。比如,在農村開展一場“掃黑除惡”專題宣講,倘若全場照本宣科講政策、提要求,那么就算是公安局長帶頭宣講,黨員群眾也聽不進、記不住,然而,如若換種方式讓村里的干部講點身邊發(fā)生的涉黑案例,或是找一群老年協(xié)會的大爺大娘來演個小品,那警示、宣傳效果則會明顯好轉,這便是定制化、特色化教育培訓方式帶來的區(qū)別。
用“微距”捕捉黨員教育趨勢。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主要用于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這便與當前黨員教育面臨的形勢十分契合,特別是基層黨員教育,更應在“小而精”上做文章。筆者在開篇提及,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信息、知識獲取渠道變得多元,接收信息的形式也變得碎片化、多樣化,早上瀏覽一下新聞頭條、午間刷刷抖音、睡前翻翻微信朋友圈已成為人們一種生活習慣,在黨員教育教材和課件的開發(fā)上,倘若仍停留于長篇大論、面面俱到,那么將被淹沒在海量信息當中,難以吸引關注,逐漸喪失生命力。因此,黨員教育必須順應“微型化”趨勢,在具體教學中,多注重“微黨課”“微視頻”“微培訓”等題材的開發(fā)運用,以此適應受眾需求,不斷鞏固和提升黨員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黨員教育絕不能一概而論,需注重教育體系、載體、方式、題材的與時俱進,用盡“鏡頭”之維度,方能呈現(xiàn)黨員教育之精彩。
用“長焦”抓實黨員教育縱深。長焦鏡頭,視角小、景深短,適用于拍攝遠處景物的細部和拍攝不易接近的被攝體,對于黨員教育,也應站位高、抓得深、管得遠。黨員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要有立足長遠的思考和謀劃,更要有“一根竿子插到底”決心和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群眾路線”到“三嚴三實”,從“兩學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于此種全局性、系統(tǒng)化的黨內學習教育,必須抓長、抓細、抓常,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絕不能搞變通、打折扣,應付了事。唯有如此,基層黨員干部才能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我們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大黨,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用“廣角”增強黨員教育覆蓋。廣角鏡頭,視角大、景深長,視野寬闊,常用于拍攝大面積的景物,而當前黨員群體存在年齡、學歷、職業(yè)等巨大結構差異,就黨員教育載體而言,理應與時俱進,力求多元化、廣覆蓋。對于城市年輕、流動黨員群體,傳統(tǒng)“課堂化”“灌輸式”學習教育方式已然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和習慣,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運用大數(shù)據等信息技術,在智能教育、在線教育等載體的開發(fā)、運用上下功夫,變“被動組織宣講”為“主動推送選學”。對于農村年長、留守黨員群體,受自身接受能力限制,智能在線教育手段往往一時難以適應,因此,應保持對傳統(tǒng)站點教育、電化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滿足此類群體需求。對于體制內的機關單位黨員群體,則應加強規(guī)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常規(guī)組織活動,避免燈下黑的情況出現(xiàn)。
用“定焦”突顯黨員教育特色。定焦鏡頭,對焦速度快,成像質量穩(wěn)定,風光攝影和人物形象塑造運用定焦拍攝往往更能凸顯效果,黨員教育也是如此,在確保組織生活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經?;耐瑫r,對于不同層次、地域、領域的黨員群體,采取定制化、特色化的教育培訓方式,則更易被基層黨員干部所接受。比如,在農村開展一場“掃黑除惡”專題宣講,倘若全場照本宣科講政策、提要求,那么就算是公安局長帶頭宣講,黨員群眾也聽不進、記不住,然而,如若換種方式讓村里的干部講點身邊發(fā)生的涉黑案例,或是找一群老年協(xié)會的大爺大娘來演個小品,那警示、宣傳效果則會明顯好轉,這便是定制化、特色化教育培訓方式帶來的區(qū)別。
用“微距”捕捉黨員教育趨勢。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主要用于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這便與當前黨員教育面臨的形勢十分契合,特別是基層黨員教育,更應在“小而精”上做文章。筆者在開篇提及,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信息、知識獲取渠道變得多元,接收信息的形式也變得碎片化、多樣化,早上瀏覽一下新聞頭條、午間刷刷抖音、睡前翻翻微信朋友圈已成為人們一種生活習慣,在黨員教育教材和課件的開發(fā)上,倘若仍停留于長篇大論、面面俱到,那么將被淹沒在海量信息當中,難以吸引關注,逐漸喪失生命力。因此,黨員教育必須順應“微型化”趨勢,在具體教學中,多注重“微黨課”“微視頻”“微培訓”等題材的開發(fā)運用,以此適應受眾需求,不斷鞏固和提升黨員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黨員教育絕不能一概而論,需注重教育體系、載體、方式、題材的與時俱進,用盡“鏡頭”之維度,方能呈現(xiàn)黨員教育之精彩。